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。
立秋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,万物趋向萧瑟成熟。
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,秋天就要来临。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。
早在周代,逢立秋那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,举行祭祀仪式。
据记载,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秋来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报奏。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
立秋的三候:
一候凉风至
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。
二候白露生
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三候寒蝉鸣
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实际上,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很闷热,并没有凉风至、白露生、寒蝉鸣等现象。据二十四节气排序,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,“处暑”是出暑的意思,立秋期间尚未出暑。
立秋的养生:
防温燥
入秋后燥令当时,天气干燥,靠近暑天属“温燥”、靠近冬天属“凉燥”。
温燥容易“动血”,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,如银耳百合、蜂蜜、核桃、芝麻、梨、荸荠、芦根等,既清热又润燥。
盐水 蜂蜜
宜多食新鲜果蔬,香蕉、梨、胡萝卜、莲藕、荸荠等均可养血润燥,提高抗秋燥、防病的能力。
早上喝些盐水,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。
饮食增酸
立秋后,多喝豆浆,可滋阴润燥。苹果等酸味水果在立秋后要多吃。立秋后,在饮食上要“增酸”,以增加肝脏的功能,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。
推荐:苹果、葡萄。